3D列印「器官」?您不知道的3D列印於醫療端應用

| 日期:2018-04-16 | 責任編輯: SNQ推廣中心 | 分類: 醫療新知

 

-----------------------------------------------------------------------------

 

3D列印的骨骼表層可以有細微的孔洞,有別於以往的光滑金屬表面,這些孔洞可使骨細胞更完美的癒合、附著、結合以至痊癒。

 

-----------------------------------------------------------------------------

 

3D列印技術問世至今已超過20年,應用產業不斷擴大,對於建築設計、造車工業、航太科技以及智慧醫療等領域都帶來極大貢獻。3D列印應用於醫療端的優勢相當多,包括術前可多次實際模擬達到最佳手術規劃、節省醫療支出、縮小傷口、縮短復原時間、大幅減少手術時間、提升手術安全性、客製化手術器械精準性高,以及3D列印器官更符合人體需求,例如3D列印的骨骼表層可以有細微的孔洞,有別於以往的光滑金屬表面,這些孔洞可使骨細胞更完美的癒合、附著、結合以至痊癒。

 

 

探討3D列印應用於醫療端時,不能不提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國附醫)的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該中心於2017年以「跨領域前瞻3D列印醫療特色發展及其應用」項目通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也是全世界首創且目前唯一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完整發展的機構,相關技術的技轉投資金額為3D醫療領域最高,這些成就相較於目前亞洲到歐美各國的3D列印中心,實屬少見。中國附醫院長周德陽也表示,三年來透過該院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研發的技術,已成功讓牙科、骨科、胸腔外科、復健輔具及神經外科的醫師協助超過350位病人獲益,也平均大幅縮短三分之一的手術時間,未來還將與皮膚科、耳鼻喉科及器官移植等各科結合,努力提升醫療品質。

 

 

該中心副主任陳怡文在受訪時提到,這麼多3D醫療的正面效益背後仍有許多待克服之處,例如新興的技術需要不斷進修學習,多少都增加了醫事人員的負擔;此外,引進3D列印必須整合各專科,拖長了術前的評估時間,對於特定較緊急的病患須多加留意;最後是法規面的限制,「3D列印是一項跨時代的新興技術,牽涉醫學倫理的範圍至深至廣,各國都在審慎評估,甚至韓國為此設了專法,這些都可以當成台灣參考的依據。」

 

在醫療領域,3D列印被廣泛使用於各專科,雖然這項技術屬於非常年輕的醫療技術,但目前確實有效助益醫療結果,期待國內外產業一同將此技術更加精進、讓法規環境更周延,造福更多人。

 

 

 

 

撰文:SNQ推廣中心  林育生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