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可達20%!買魚時千萬別買這幾種,小心吃下爆量汙染物,中毒又致癌|每日健康 Health

| 日期:2017-08-30 | 責任編輯: 邱霈俞 | 分類: 養生食譜

(原文標題:都說吃魚好,但買魚時看見這幾種千萬要小心!尤其第一個!)

魚是營養學家極力推崇的健康食材,其所含的蛋白質及魚油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魚中還含有一種特殊脂肪酸,對人體的大腦和眼睛發育也有著重要影響。魚肉美味又健康,但如何挑魚、吃魚可是門學問。

 

01 吃魚四大問

 

吃魚能補腦嗎?

事實上,吃魚還真的能補腦!

 

因為魚中含有DHAEPA。DHA與EPA同屬「Omega-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它們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對於中樞神經和視力的早期發育不可或缺。其中,DHA能促進神經系統發育,EPA能促進血管健康。

 

 

哪個部位更補腦?

 

魚的頭部和腹部都富含DHA,但是腹部含量高一些。所以,要想吃魚補腦,這兩個部位都不要放過了。

 

不過近來“魚頭不能吃”、“吃魚頭等於吃砒霜”等相關言論,引起了人們吃魚的顧慮。

 

 

首先,魚中不可避免會有污染物,而在魚類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是。但不同魚中汞含量差異非常大,低的只有每公斤幾微克,高的每公斤超一千微克,關於魚的種類、生長條件、生長期等因素都會產生影響。

 

所以說“魚頭不能吃”的說法並不科學,關鍵是要選擇污染小的魚。

 

吃多少魚能補腦?

 

雖然說吃魚補腦,可適量就好。而且並不是越貴的魚,補腦效果就越好。其中,海魚裡的健腦冠軍是三文魚,淡水魚裡的健腦冠軍是鱸魚,不過相對來說,鯧魚、帶魚性價比更高。

 

 

美國FDA推薦成年人每週吃8到12盎司(約220-340克)低汞的魚。中國膳食指南也建議每週吃魚2-3次,每次2-3兩左右。

 

魚眼、魚籽、魚膽能吃嗎

 

有的人尤其偏愛魚中奇奇怪怪的部位,比如魚眼、魚籽、魚泡、魚膽等,這些部位能放心吃嗎?

 

其中,魚眼、魚籽、魚泡都沒有什麼有毒有害成分,但食無妨

 

 

可魚膽就要小心了,魚膽中毒,由於沒有特效藥,死亡率曾經高達20%左右,是僅次於河豚魚的殺手。對於成年人來說,一般只要幾克膽汁就能導致中毒。魚膽治病、魚膽明目不可信,不管生吃、熟吃還是泡酒,依然會導致中毒。

 

不過,並不是所有魚膽都有毒,像烏魚、鯰魚的膽,是無毒的。生活中要特別小心青、草、鰱、鳙四大家魚,還有鯽魚、翹嘴鲌、團頭魴(武昌魚)等。

 

02 這幾種魚千萬要注意

 

都說魚是好食材,蛋白質豐富、脂肪含量低,是營養學家極力推崇的白肉。但挑魚也是門技術活,遇到下面這幾種魚可得好好考慮了。

 

第一種:大型肉食魚

 

我們都聽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泥巴”的說法。在食物鏈越高等級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害物質相對越多,大型肉食魚類處於水生食物鏈中的高等級,因此更容易含污染物質。如:劍魚、旗魚、方頭魚、鯊魚等。

 

 

第二種:個頭過大或過小的魚

 

相同品種的魚,個頭越大,一般來說年齡也更老,不僅肉質會粗糙,而且根據上面所說的原理,體內可能富集更多的污染物

 

個頭太小的魚​​雖然安全,但是還尚未長大成熟,食用起來往往刺多肉少,不夠鮮香。

 

 

不過,大家也別認為吃大魚就一定會傷害健康。只要平時在正規超市菜場購買,能夠保證魚的來源和品質,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隱患。因為正規市場買的大多是養殖魚,食物充足,生長周期短,長的快,累積的污染物會少一些。

 

第三種:來源不明的野生魚

 

有的人總喜歡吃野味兒,認為野生魚營養多更健康。但其實不一定,由於環境污染的不確定性,野生魚可能富集了一些雪卡毒素、河豚毒素等會危機生命的物質,甚至還有一些未知有毒物

 

 

第四種:醃製的魚

 

醃製的鹹魚是不少人的心頭愛。不過,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把中國式鹹魚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建議大家平時盡量要少吃。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專家組發布的《膳食、營養與慢性病防治》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式鹹魚會致癌,經常吃鹹魚會增加鼻咽癌的風險。

 

 

03 如何挑選一條好魚?

 

魚肉健康,但萬一沒挑好,不僅不好吃,還可能不安全。如何練就火眼金睛,挑一條新鮮又安全的魚呢?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建議

 

1.聞味道:盡量不要買哪種聞起來有酸臭味、氨水味兒的魚。

 

2.看魚眼:盡量買魚眼是清洗明亮、有一點鼓起的魚。

 

3.看魚鰓:盡量買魚鰓是鮮紅色的魚。

 

4.看背部肌肉:盡量挑選魚背有彈性(彎了能收回的)的魚。

 

5.買冷凍或冷藏的魚肉:盡量挑那些肉質顏色還沒有發暗、發黑的肉。

 

 

食用中毒怎麼辦?當魚不新鮮或腐敗時,魚體中的游離組氨酸在脫羧酶的作用下產生組胺,當組胺積蓄到一定量時,人食後可能引起中毒。食用中毒後,一定要及時催吐,並妥善處理可疑食物,前往醫院接受正規診治。

Via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gzMTQ3NA==&mid=2652089587&idx=1&sn=b85a3bec6df1e27a02fdd3b11177e124&chksm=bd04456e8a73cc78167b79eaab640376fd539b9ae598fcb414e9c04180cdc5ba3f1f025c0612#wechat_redirect

 

 

 

原文出處;本文經《BTV我是大醫生官微》授權刊登,非經許可,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出處:csp / shutterstock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