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Q認證台灣醫療亮點】巴金森病的多巴胺之戰 花蓮慈院引領台灣、享譽國際

| 日期:2018-04-27 | 責任編輯: SNQ推廣中心 | 分類: 醫療新知

巴金森病的多巴胺之戰花蓮慈院引領台灣、享譽國際

 

-----------------------------------------------------------------------------

已實施深部腦刺激手術16年的陳新源醫師提到,深部腦刺激手術雖具有一般開腦手術的風險,但出血率顯著較低(約2%),且已可採麻醉進行、亦有健保部分給付,若是病情已嚴重影響生活,可諮詢醫師進行手術前評估。

-----------------------------------------------------------------------------

 

深部腦刺激手術  能有效改善巴金森病症狀  

台灣有逾4萬人罹患巴金森病,是僅次於失智症的慢性神經退化疾病。雖罹病原因不明,有可能是合併基因、環境、與毒物等因素,導致腦部黑質神經元退化造成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減少,進而導致動作障礙的疾病。主要症狀為行動遲緩、肢體僵硬,約有六成病患合併有顫抖,其他尚可能合併有嗅覺減退或喪失、面部缺乏表情、平衡不良、吞嚥障礙、睡眠障礙、便秘、憂鬱等病徵。巴金森病目前雖無法根治,但透過藥物和手術治療,可有效改善症狀長達20-30年。此病症平均發生之年齡約50-60歲,但亦有40歲以前發病的年輕型病患。小明(化名)在19歲時罹病,接受藥物多年後,藥效從6小時剩下1/3,同時也開始出現嚴重之身體不自主扭動的副作用。因此於發病六年後,進行了深部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術後至今13年,仍能有效控制症狀,維持獨立生活的品質。深部腦刺激術,顧名思義為將微電極晶片植入至腦部約8公分深之神經核區,透過電流調控腦部視丘下核(Subthalamic nucleus)或是蒼白球內核(Globus pallidus interna),改善其神經迴路,術後有效期達20年以上,唯須約每5年更換電池。

 

 

病例數全國第一  積極投入國際訓練與合作

在世界神經學研究領域中備受高度肯定的花蓮慈濟醫院,現任院長林欣榮在1996年於台灣首創將胚胎的「間腦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病患者腦部,使多巴胺細胞再生而治療病症;陳新源醫師於2002年在花蓮慈院整合資源,結合藥物、深部腦刺激術、復健及社工輔導等方式改善病人和照顧者的生活品質;次年成立巴金森暨動作障礙治療與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該中心),至今已為900餘位病友完成評估、診斷、輔導、持續追蹤與治療;在2008年更首創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免除傳統上須清醒手術的病人恐慌(註1),獲國際肯定,已完成200多個成功案例;已有近40所國內外醫學中心(包括日、澳、美、加)的醫護人員到院參訪,亦協助8家醫學中心完成其首例深部腦刺激術。顯見該團隊有完整人力與設備,對於以巴金森病人為主的動作障礙病患有長久治療和服務的經驗,居國內領導地位,也在國際間占一席之地...........(續讀文章 請至 SNQ國家品質標章 官網)

 

 

 

 

 

 

手術房內配有兩部攝影機,可將手術實況即時經由光纖傳輸至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進行遠距教學

 

  

撰文/SNQ推廣中心  楊淇崴

 

 

全導航立體定位系統

 

陳新源主任透過人腦模型,向患者說明DBS深部腦刺激術治療的手術方式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