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怎麼辦?會不會癌變? 錢政弘醫師:大於這公分要當心

| 日期:2018-03-29 | 責任編輯: 林暐鈞 | 分類: 癌症疾病

每日健康攝 / Via  https://healthylives.tw/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暐鈞

近日傳出知名資深志工「永遠的孫叔叔」孫越罹患膽結石,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錢政弘醫師也特別指出,「膽囊息肉」和結石常常同時存在,有時候超音波很難區分是否有大息肉混在裡面,臨床上也有膽囊腫瘤被誤認為結石的案例。

現今外食族眾多,三餐老是在外,餐點種類選擇有限,膳食纖維吃得太少,一下班就當「沙發族」,長期下來影響膽臟的正常功能,誘發無症狀的膽結石和膽囊息肉,甚或是增加癌變的風險!據錢政弘醫師說,「日前就有網友諮詢若是罹患膽囊息肉,應如何追蹤?因此特別整理了以下重點。」

膽囊息肉在一般人群中的罹患率為 1%~7%。息肉可分成四種:

膽固醇息肉:這類佔的比例最多,膽囊息肉超過一半是膽固醇息

肉,其主因是「膽固醇」代謝異常堆積在膽囊壁上形成。

發炎性息肉:顧名思義是因為膽囊慢性發炎性形成。

肌腺瘤:成因為膽囊內壓過大造成膽囊壁結構異常,肌肉層增生而成。基本上沒有惡性的疑慮。

腺瘤:可以說是比較惡性的息肉(被認為是癌前病變),有一半的腺瘤合併有膽結石存在。

息肉會演變成癌症嗎?

A : 絕大部分中等大小的息肉(0.61公分)都表現為良性的自然進程,但有少數惡性腫瘤性息肉直徑不到1公分(這很罕見我是沒遇過)。在幾項大型研究中,大於1公分的息肉明顯增加發生腺瘤的可能性,癌變的機率開始增加,若大於1.8公分會是膽囊癌的機率就更高了。

膽囊息肉會長大嗎?

A: 統計起來平均追蹤三年的時間,有6.6 %的息肉會長大,雖然變大的機率很低,但仍有可能。

超音波可以區分息肉是良性或惡性嗎?

A: 不容易。杜普勒超音波是可以協助判斷是否為腺瘤,不過大部分的息肉用超音波不易區分是否有惡性變化,大多是測量大小推測,有懷疑惡性腫瘤時,安排電腦斷層檢查。

飲食上要注意什麼嗎?

A :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膽固醇息肉跟飲食中的膽固醇有關,避免高油飲食應該是合理的,尤其有許多人還合併有膽結石,應多留意是否血脂肪過高。

而依據息肉大小,錢醫師給予下列建議,使民眾更有概念判別:

大於1公分,應考慮膽囊切除。0.6~1公分,建議開始每 3~6 個月超音波追蹤 1 次,如果息肉大小未見增加,隨後可每年追蹤 1 次 。一般檢查偶然發現的無症狀且直徑小於0.5公分的息肉,不追蹤似乎也合情合理。

錢醫師論及,以上是一般原則,合適的追蹤方式建議還是要向醫師討論!若有疑慮,多做幾次超音波是相當必要的,此外,預防膽結石與膽息肉,就要保持理想體重,肥胖過重者得適度減肥,並保持規律的適度活動,減少熱量攝取,並多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高纖飲食,及不飽和脂肪類食物如堅果。

 

《延伸閱讀》

楊采玹驚傳「膽管癌」辭世!醫師:檢出後存活率不到24個月

男童狂瀉...腸道竟長多顆腫瘤 錢政弘醫師:十大警訊沒有警覺就無法察覺

 

參考資料:

《錢政弘 肝膽胃腸科醫師個人粉絲團》

封面圖片來自:

《每日健康攝》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