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心悸恐是六大危機! 中醫教按5穴讓心裡很舒服

| 日期:2018-05-16 | 責任編輯: 林暐鈞 | 分類: 穴位按摩

shutterstock / Via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image-photo/closeup-person-receiving-shiatsu-treatment-massager-172075979?src=s18IksA12_tUW30j4aOerw-1-65

每日健康/綜合編譯 林暐鈞

工作壓力大,胸口被許多事情壓的沉沉的,喘不過氣。而近年臨床也發現,壓力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例明顯增多,患者常因心悸和胸悶頻發作,在各醫院裡穿梭仍找不到病因。然而,心悸和胸悶的背後原因很多,諸如心臟病、肺病和自律神經失調都有可能,至於怎麼提早發現,建議大家可先觀察自身發病的時機和伴隨症狀。

鹿港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任林親怡曾受訪指出,「如果單純只有心悸的症狀,一般可朝心律不整、心臟瓣膜性疾病,或其他先天性心臟病等方向思考,但有時候感冒也可能引發心悸不適。假如是心悸伴隨胸悶不適症狀,背後原因就相對更複雜,因此以下針對常見的6個可能性做進一步說明:

更年期症狀:如果女性發作心悸、胸悶時,必定還有停經和熱潮紅的特徵。

心臟疾病:如果發現通常在運動量大的時候才有這些症狀,恐是心臟疾病所造成,建議先掛心臟科做檢查。

呼吸道疾病:假如是常發作於天氣變化大或換季的時候,且伴隨有過敏症狀,恐是氣喘或是肺阻塞(COPD)等呼吸道疾病。

胃部疾病:如果胸悶和心悸,發作時機多在身體平躺、吃太飽或過度挨餓的時候,且伴隨喉嚨癢的症狀,很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等胃部疾病。

甲狀腺疾病:內分泌疾病也可能引發心悸和胸悶,尤其是甲狀腺功能失調時,典型症狀會出現「持續性」的心悸和胸悶,且症狀會在情緒緊張時加重。

自律神經失調:那麼以上5個原因都排除的話,且到處看醫生還是找不到問題,可能八九不離十是自律神經失調了。

保健5穴位遠離胸悶、心悸

大紀元 / Via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4/24/n2886809.htm

明慧中醫診所院長溫嬪容指出,胸腔氣行不暢,氣滯找心系經絡的穴位最快。多按這些穴道,讓氣血順暢,也就會光鮮亮麗。

內關穴:手掌心向上,腕橫紋正中後約3個指頭,2寸的距離,按壓下去酸麻脹痛,胸腔的病都可治,有強心定喘的功能,在急救心缺氧,呼吸困難時,用點力捏,效果快,如果再配合捏人中穴更好。心痛若按此穴尚未緩解,亦可用力捏小指中指指甲底。

間使穴:由內關穴再前,往手肘內側的方向,1寸的距離,約手掌後4指寬的地方,能通心肺,補心養血。中醫說汗為心液,治盜汗效果好。

神門穴:仰掌手小指內側,腕橫紋掌後內側凹陷處,治心煩、心痛、健忘、失眠、癲癇、心絞痛、狂悲欲哭。有鎮靜安神作用,治心臟病、精神病、神經衰弱有特效。

除了以上三穴,揉按「膻中穴」也有不錯的效果;若是有頭脹、腹脹等脹症,則建議按摩足部「太衝穴」。

 

《延伸閱讀》

 一次打通「6條經絡」!老中醫神技「刮手指」保健法,肩痛、咳嗽、胸悶自動消失

 

參考資料:

《大紀元》

封面圖片來自:

shutterstock / I'm friday

shutterstock /Andrey_Popov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