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治不好只能吃類固醇?醫破解五大迷思:及早就醫增加治癒機會

| 日期:2020-12-04 | 責任編輯: 葉韋廷 | 分類: 專題報導

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乾癬因經常復發,名列網路上「最想讓人求神問卜」的怪病排行榜。醫師表示,乾癬病友常因「無法根治」、「早治晚治都一樣」、「只有類固醇可用」等錯誤迷思,到處嘗試偏方,結果造成越至越糟的治療迷路現象,其實,患者若能在皮膚出現病灶時及早就醫,有機會達到長期穩定有效的治療效果。

乾癬不只是皮膚病變 更要當心全身性共病

台灣一年有超過5萬人因乾癬或乾癬性關節炎就醫,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暨情人湖院區皮膚科許仲瑤主任指出,乾癬屬於全身性免疫發炎疾病,患者不僅會出現皮膚病灶,如脫皮、紅斑、掉屑,更有一半以上病人出現指甲問題。統計顯示,輕微乾癬出現關節炎的比例在6%至10%間,而重度乾癬族群發生乾癬性關節炎高達近30%左右。

乾癬患者不但可能面臨指甲、關節、眼睛病變,全身共病風險也較常人為高。許仲瑤說明,很多乾癬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問題,也易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隨病情進展,乾癬病人出現三高、中風、心臟病機率都會上升,一旦高血壓控制不良,也容易出現腎臟疾病,甚至增加罹癌風險與腸道問題等。同時,過去乾癬患者因治療成效不佳,憂鬱症的比例也比一般人更多。

治不好只能吃類固醇?醫師破解乾癬五大迷思

許仲瑤指出,國人常見的乾癬五大迷思為:一、無法根治;二、早治晚治無不同;三、乾癬等於類固醇治療;四、西醫只會開藥膏治療無效;五、生物製劑傷肝腎。其實,乾癬無法根治但仍可穩定控制,且愈早治療,達標的機會越高。若等到共病加重,反而要使用更多藥物,治療也相對棘手。

至於乾癬治療選擇,許仲瑤指出,大多數人將乾癬與類固醇畫上等號,其實類固醇只是其中一種武器,醫師會根據病友的情況做調整,如適時減量或搭配乳液、其他口服藥物,或換成維他命A或D藥膏。至於生物製劑,作用不經肝腎,代謝性副作用較小,臨床在病人治療後追蹤肝腎功能,主要是為預防出現其他感染。

乾癬需要持續性治療 愈早治療增加治癒機會

乾癬治療會以病情嚴重程度有所差異。許仲瑤說明,輕微乾癬多先處方外用藥膏,若病人同時發生關節痛、虹彩炎,就可能搭配口服藥物,如A酸或免疫抑制劑類藥物。另一個治療方式則是照光治療。目前乾癬的較新治療武器是生物製劑,今年12月1日起,健保已給付8種生物製劑。以現階段統計來看,正確選用生物製劑可幫助約6成乾癬患者達到100%改善。

乾癬治療並非立竿見影,許仲瑤提醒,無論選擇吃藥、照光、生物製劑,都希望病人觀察3個月至6個月,並且持續回診、接受治療。也建議乾癬患者及早與醫師討論,選擇個人最佳治療方式,及早且耐心地治療,有助長期穩定地控制病症,減少復發。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