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可能是大病警鐘!出現「三種耳鳴」速就醫,最嚴重恐「失聰」|每日健康Health

| 日期:2017-04-13 | 責任編輯: 許長凱 | 分類: 流行病學

《健康2.0

耳鳴嗡嗡作響莫慌  把握人體「救命警鈴」及時救命

 

    聽演唱會、享受現場震憾,小心耳朵受不了!一名30多歲女子聽完知名天團演唱會後,當晚回家耳朵就嗡嗡作響,耳鳴持續兩三天後,才發現左耳聽力已受損。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邀請台灣耳鳴學會理事長賴仁淙談耳鳴,專家就提醒,其實耳鳴就像空襲警報,必要時還能救你一命。

常見的耳鳴迷思!

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飛機起降時、坐公車、搭電梯或是登高山,時常有一種耳朵悶住、塞住的感覺,許多人以為出現這種情況就是耳鳴,其實這叫做耳塞感或耳悶感,和耳鳴大不相同。

 

耳鳴發作時,會聽到耳內嗡嗡作響,而耳朵產生耳悶感,是因為我們的中耳腔內有一條管子,叫做耳咽管,直接通到鼻咽部,也就是鼻子最內側、喉嚨最上面的地方,當中耳腔內的氣壓和外界不同時,耳咽管會自動打開,讓中耳和外耳兩邊的氣壓平衡。如果這時候壓力無法平衡,就會產生耳悶感,所以處於氣壓變化過大的環境下,很容易出現耳悶感的現象,通常只要嚼口香糖,或是吞一下口水,使顳顎關節運動帶動耳咽管的收縮,排除悶塞的氣壓,耳悶感、耳塞感就會消失。

Life生活網-健康2.0 / Via  http://life.tw/?app=view&no=581001

什麼樣的耳鳴需特別注意

現代人99%的耳鳴是良性的,如果沒有檢查出特殊狀況,一般耳鳴是會慢慢痊癒或改善的。

以下狀況就要特別注意了,最好盡快就醫:

 

l   單側耳鳴:通常單側耳鳴屬於危險性耳鳴,兩耳皆耳鳴的問題較不大。

l   持續性、長時間的耳鳴:連續一週以上,而且整天持續不間斷的耳鳴,就需要就醫評估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l   在嘈雜聲中也能聽到耳鳴:正常的耳鳴都是在四周安靜時才容易被注意到,如果連在吵鬧的環境中都能感受到耳鳴,應是屬於病理性耳鳴,此時就要特別當心。 

 

TVBS《健康2.0》來賓、也是耳疾患者「三鐵選手」簡綾圻分享,當她四個多月大的時候,不明原因發燒將近一個月,花了很多錢醫治才好轉,但是病後診斷發現,聽力喪失。直到兩年前,簡綾圻找上了賴主任治療耳鳴,透過照電腦斷層之後才第一次確診,罹患了「大前庭導水管症候群」。 

Life生活網-健康2.0 / Via  http://life.tw/?app=view&no=581001

台灣耳鳴學會理事長亦是光田耳鼻喉科主任賴仁淙表示,大前庭導水管症候群它是內耳的一種先天性畸形,主要為前庭導水管擴大,發病時耳蝸毛細胞會受破壞,因此常伴有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等症狀。凡是先天性耳聾的病人,有20~25%是因為此病症造成,是一種基因缺陷。

 

安裝電子耳,讓人生重新恢復色彩

    賴仁淙主任進一步說明,人工電子耳分為「植入體」、「語言處理器」、「傳送器」三部份。植入體材質為鈦金屬,體積小而薄,它需要開刀裝在內耳的耳蝸位置,通常手術時間為二至三個小時,待二至五天傷口痊癒後,戴上語言處理器與傳送器,就能開始進行聽力訓練,耳蝸植入體可以繞過內耳中喪失功能的部份,直接向聽覺神經傳遞聲音,音訊處理器採集聲音信號並將其發送至位於耳後皮膚下的植入體,透過手術植入內耳中的電極刺激患者可以獲得聽覺的神經。

 

    人工電子耳和助聽器完全不同,助聽器是將聲音放大至聽力受損者可聽到的聲級,而人工電子耳植入體則是繞過耳朵受損的部份,直接刺激聽覺神經,對於重度至極重度失聰的成人患者,人工電子耳有助於患者重新獲得聽覺,並可幫助先天失聰的兒童語言學習及成長。

 

更多精彩節目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日晚上2100《健康2.0》。

健康2.0官方Youtube Life生活網-健康2.0

Life生活網-健康2.0 / Via  http://life.tw/?app=view&no=581001

封面圖片來自 Deeepblue-Shutterstock Pixabay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