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骨轉移「像被老鼠啃過」!及早使用合併療法改善存活

| 日期:2020-06-23 | 責任編輯: 今健康 | 分類: 專題報導

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今健康 / Via  今健康

台灣邁入老齡化社會,飲食文化也持續西化,總總原因都影響到男性攝護腺癌風險。攝護腺癌不僅在台灣已是男性發生率排名第五位的癌症,更由於篩檢觀念不夠普遍,晚期發現比例也高於歐美國家。許多民眾認為,攝護腺癌是較「溫和」的癌症,對生命安危影響不大,但醫師提醒,攝護腺癌若有骨轉移、內臟轉移加上格里森分數高,腫瘤就可能走向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

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 三大標準中兩項要注意
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科主任林仁泰醫師表示,一般民眾所認知的「溫和型的攝護腺癌」是屬於沒有轉移情況的攝護腺癌,正常的情況下可以不用治療,國際醫療趨勢以密切追蹤為主。

相對的,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就比較棘手。林仁泰指出,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通常有三大特點,包括以格里森分數定義,8分以上就屬於較不易控制的癌細胞;骨骼掃描出現4個以上病灶,且至少其中一處以上非中軸骨及骨盆腔轉移;出現內臟轉移,如肝臟或肺臟等。這三種都是屬於較為棘手的情況,很容易再度惡化,若三項條件符合兩項,即符合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的定義。

今健康 / Via  今健康

治療攝護腺癌最怕去勢抗性?平均約7-8個月就失效
林仁泰醫師指出,治療高風險性攝護腺癌最棘手的一點就是「去勢抗性」,是指腫瘤對荷爾蒙治療產生抗藥性,平均約7-8個月會治療失效。一旦患者進入這個階段,病情惡化的速度將會加快,且容易轉移到骨頭造成疼痛,使患者長期臥病在床,同時存活率低,不論對患者或對家屬都帶來極大影響。

新一代的荷爾蒙藥物,可提早在一開始診斷的時候,就針對高風險性轉移的攝護腺癌作用,相較於以往的治療更有超前部署的效果。醫師解釋,攝護腺癌從前是先進行去勢療法,再接著搭配化療進行,而新的治療策略則是傳統荷爾蒙治療合併使用新型雄性素合成抑制劑,能降低疾病惡化,延長後線藥物的使用時間,存活率提升至近1年半。新一代荷爾蒙藥已在109年5月起納入健保給付,對患者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有望帶來更多改善。

今健康 / Via  今健康

以為閃到腰,檢查卻是攝護腺癌 腫瘤骨轉移「像被老鼠啃過」
台灣男性對攝護腺癌的警覺性較低,從數據資料顯示,約有6成左右患者等到病症嚴重才就醫檢查。林仁泰醫師也分享門診案例,曾遇過一名已到骨轉移才診斷的病患,該名患者總是排尿不順,也經常感覺到骨頭疼痛,誤以為自己是上了年紀、扭到腰,經骨科照X光檢查後才發現,骨頭有如老鼠啃過的起司一般滿是坑洞,明顯是癌症骨轉移的情況,進一步測量PSA赫然發現指數破千,趕緊轉診至泌尿科進行後續治療。

林仁泰醫師提醒,男性民眾上了年紀之後,還是要了解自己的PSA分數。目前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檢測一次,若有家族史者則40歲開始每年作一次檢測,以求自保。現在也有許多健檢項目,如全身性的磁振造影,也會涵蓋到攝護腺檢查,有助提早發現攝護腺是否有病變情況。

今健康 / Via  今健康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