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癌症之首大腸癌可預防,國健署:50歲起定期篩檢降死亡風險

| 日期:2020-07-02 | 責任編輯: 今健康 | 分類: 專題報導

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大腸癌盤踞10大癌症之首,6大危險因子要注意

大腸癌發生人數從民國95年持續攀升,已連續12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106年約有1萬6000人罹患大腸癌。危險因子除了老化以外,主要和民眾的生活習慣有關,包括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習慣、抽菸、酗酒、肥胖等。然而大腸癌雖位居10大癌症之首,且早期無明顯症狀,但卻也可說是個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其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定期糞便潛血篩檢及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可預防,定期篩檢、大腸鏡檢查是關鍵

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台灣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許多民眾前往醫院的意願降低,就醫接受篩檢的民眾也明顯減少,與108年同期相比,進行大腸鏡檢查率約下降了1成左右,初步估計約有1萬名篩檢為陽性者上未接受大腸鏡檢查。

根據研究資料顯示,透過2年一次的糞便潛血篩檢,且在檢查為陽性後進行大腸鏡檢查,越早檢查者罹患大腸的風險越低,死亡率也可大幅降低35%,而早期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9成,可說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反之,未接受定期篩檢、大腸鏡檢查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高達2.8倍,大腸癌死亡風險更可能大幅增加6成4左右。因此國健署也呼籲,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且大部分的息肉也都能在做大腸鏡檢查時同時切除,若要降低大腸癌風險,民眾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並篩檢為陽性者及早做大腸鏡檢查,以利及早發現治療。而有鑑於大腸癌約有88%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國健署補助50-74歲的民眾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多加留意、互相提醒,特別是在防疫新生活階段,尚未接受檢查者更應特別注意。

防範大腸癌纏身,4招健康大加分

防範大腸癌纏身,健康的生活型態很重要,除了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陽性者接受大腸鏡檢查外,民眾也應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避免抽菸、吃檳榔及過度飲酒,並且留意飲食習慣,適當並充分攝取6大類營養(全榖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及多喝水,也可多加留意多色蔬果的飲食習慣,充分攝取各種蔬果的營養,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如此一來更有利防範大腸癌及各種癌症。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