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如接力賽  最強跑者「生物製劑」2周改善癢感控制病情

| 日期:2020-06-16 | 責任編輯: 今健康 | 分類: 醫療新知

異位性皮膚炎 / Via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成年發作更嚴重?反覆瘙癢影響正常生活

環境過敏源無所不在,一旦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成人症狀的嚴重程度可能更甚孩童。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主任洪千惠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大多於幼童時發生症狀,然而近年來環境因子改變,約有四分之一的成人是在20歲之後發作,原因可能與基因遺傳和皮膚屏障功能缺失以及環境接觸過敏原相關。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治療過程猶如接力賽,在各類藥物與治療皆難以達到理想控制時,阻斷發炎細胞的生物製劑針對異位性皮膚炎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成為接力賽中最強跑者。

洪千惠指出,異位性皮膚炎常造成患者瘙癢難耐,導致病人不斷抓癢而破皮,甚至有患者抓到全身遍布傷口,而產生細菌感染反覆發作,治療不完全之下產生抗藥型細菌,瘙癢和感染長時間未完全痊癒,使皮膚炎易惡化,病人往往因此不敢出門、不敢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產生心理壓力,影響正常工作與生活。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首要治療,就是針對瘙癢與感染控制,並協助病人找出誘發源頭及修復皮膚屏障建立健康保養習慣,病患與家屬可以充分和醫師與衛教護理師溝通,依個人精準量身打造屬於自己的有效治療方式與生活習慣。洪千惠強調,成年型的異位性皮膚炎,除了食物,環境、過敏原之外,另一個重要的誘發因子就是吸菸,不論一手菸或是二手菸,都有可能啟動與異位性皮膚炎相關的基因,進而誘發疾病發生。

 

異位性皮膚炎與基因易感性有關 治療選擇依疾病症狀嚴重程度不同

洪千惠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屬於慢性、反覆性發炎性疾病,症狀輕微的病人建議可找出環境中可能的誘發因子,避免接觸會使過敏發作的物質或環境,並且加強皮膚的保濕劑建立好皮膚屏障加以防護。

而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則依嚴重程度分別施以不同的治療。洪千惠指出,由於患者大多最困擾的症狀為「癢」及皮膚炎,醫師可能會開立口服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物或免疫調節劑,或是建議局部塗抹類固醇藥劑或外用免疫調節劑、接受光照治療,達到止癢效果和抑制發炎、調節免疫反應。當上述治療已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目前也有通過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療法可進一步介入治療。

(洪千惠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屏障損壞,水份容易散失,日常應注意保溼)

異位性皮膚炎 / Via  異位性皮膚炎

阻斷誘發皮膚發炎免疫激素 生物製劑精準治療如釜底抽薪

洪千惠說明,生物製劑的治療原理,是針對專門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免疫細胞激素加以抑制和阻斷,從而消除發炎反應,因此可改善患者皮膚發炎與癢感。醫師指出,生物製劑對於異位性皮膚炎就有如癌症的精準治療,直接針對造成發炎反應的免疫細胞與細胞激素,減少如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對血球數量和肝腎功能之影響,達到釜底抽薪的治療效益。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選項眾多,藥物反應因人而異,患者最好還是要與專業皮膚專科醫師定期回診持續監測。洪千惠說明,異位性皮膚炎的疾病嚴重度,可能會因為疾病、壓力、環境曝露不同而有改變,醫師會根據個別狀況為病人設計適合病患自己的治療方式,而異位性皮膚炎治療過程長,醫師會像接力賽一般,依階段性安排不同的治療棒次協助病人,而生物製劑就如同接力賽中的決勝關鍵,幫助病人完美衝刺對抗異膚,是目前逆轉情況的最有利方式。

(異位性皮膚炎會因疾病、壓力、季節而改變嚴重程度,生物製劑可阻斷、抑制發炎的免疫細胞與激素,使症狀快速受到控制)

異位性皮膚炎 / Via  異位性皮膚炎

最快2周控制癢感與病灶 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劑通過健保給付

洪千惠說明,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藥物,如抗阻織胺、類固醇、照光治療、免疫製劑,都需要注意身體的反應或副作用問題。而生物製劑相對之下並無明顯副作用,且可讓症狀快速受到控制,一般而言需2週施打一次,病人的癢感最快能於2週時間獲得明顯改善,多數病人皮膚病灶也可有75%或以上的改善效果。去年健保署已通過給付規定:成人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需先經過照光3個月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3個月,而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仍有20分且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可申請使用生物製劑。建議病人可與醫師討論,由醫師評估目前的治療狀況是否適用。

洪千惠提醒,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不需對病情灰心,應先將最在意的症狀問題,包括癢感、皮膚曝露部位的病灶,使用較有效果的藥物積極控制緩解。此外,瞭解如何與異位性體質共處,建立量身打造的生活習慣與修復皮膚屏障、選用適合藥物,仍可保有與一般人相同的生活品質。(以上衛教資訊由賽諾菲藥廠協助刊登)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