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好,病到老!不想爛胃拖成愁,中醫權威告誡40歲後該這樣吃飯|每日健康 Health

| 日期:2018-03-12 | 責任編輯: 郭家和 | 分類: 流行病學

ellepigrafica/shutterstock

wong yu liang/shutterstock / Via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image-photo/asian-matured-male-eating-bah-kut-532269703?src=ah8xww9oZp7LLTPCmYSkaw-1-71

每日健康/何裕民(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

 

三十以前胃養人,四十以後人養胃

 

有一部分人的飲食觀念,停留在追求口福快感上,有的一日三餐狂吃山珍海味,有的零食不離口,還有的熱衷第四餐宵夜。遇到節慶假,更是要大快朵頤。毫無節制地飲食,卻給腸胃帶來了很大的負擔,使腸胃等消化系統長期處於高壓下,造成功能損害非常大。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素來就有「進食定量能養胃」的說法。孔子曾說:「節食安胃。」認為飲食過量會使脾胃不得安寧,加重腸胃負擔,大量的食物停滯在腸胃中,不能及時消化吸收,將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曾提到:「飲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量則成痰。」

 

大量的食物積聚在腸胃,會導致多種消化系統疾病,如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甚至還會出現胃腸功能紊亂、胃下垂、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甚至誘發胃癌。到時腸胃幾次的小罷工,就要匯聚成聲勢浩大的停罷抗議,讓人後悔不已。

 

一旦脾胃受阻,將導致痰濁內生,脈絡阻滯,血流不暢,引起冠狀動脈血流量不足,導致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胃腸道的蠕動和分泌是有規律的,人體的消化系統要一張一弛,定時休養,才會維持正常的工作。如果長期飲食過飽,上頓的食物還沒來得及消化,下頓的食物又填滿了胃部,消化系統得不到正常的休養。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壽命是很短的,每2-3天就要修復一次,如果餐餐飽食,胃黏膜就不能很好地修復。

 

人到中年,飲食更需有節制

 

俗話說:「三十以前胃養人,四十以後人養胃。」人到中年,尤其要注重對胃的養護,因為胃病是威脅中年人健康的一大疾病。醫學專家調查發現,在2040歲的人中,胃黏膜正常的僅為47%,年齡越大,比例越低。有人對胃鏡檢查的資料做過統計,發現40歲以上的中年人,胃炎的胃鏡檢查率高達85.2%。所以中年人養胃非常關鍵,飲食有所節制,對保護腸胃健康有重要意義。

 

保護腸胃在於該怎麼吃喝,理論中年人都知道,但就是知易行難,殊不知飲食過飽,會使胃竇部高度擴張,增加了胃蛋白酶的分泌,降低了幽門括約肌的收縮功能,使本應順利通過十二指腸內的食物又反流回胃裡,破壞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導致胃潰瘍。

 

尤其是晚上入睡前若吃太多,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極易患上胃潰瘍。中年人雖然責任重、事情多,也不可飢一頓飽一頓,因為肌餓時胃裡沒食物來中和多餘的胃酸,而突然飽食一頓又會造成急性胃擴張,會損傷胃的自我保護機制,使食物在胃部滯留時間較長;這兩個極端,同樣會對胃部造成損傷。

 

有些中年人,當腸胃出現不適時,恨不得立刻到醫院,但好了又忘了疼,應該及時到醫院做胃鏡檢查,以明確病情,早日治療。

 

嘴饞易誘發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聽上去與牛反芻有些類似,牛喜歡把吞到胃裡的草重新送回嘴裡咀嚼,是牛的特殊消化功能。而人若出現胃食道逆流,非但不是幫助消化,反而會嚴重損害胃部功能。胃食道逆流是胃內容物,從十二指腸流入胃的膽鹽和胰酶等逆流食道,臨床症狀表現為胃灼熱,即胸骨後區有燒灼感。肥胖的人因為超重,增加腹內壓力,比常人更易誘發胃食道逆流,肥胖者發生逆流或食道糜爛的機率是正常體重指數者的2.5倍。

醫學研究發現,體重越重,胃灼熱或逆流的發生頻率就越高。暴飲暴食、肥胖、胃食道逆流症是逐層遞進,一旦得了胃食道逆流不及時治療,還可能引發多種並發症,如食道糜爛、食道狹窄、胃出血等,甚至會誘發食道癌。

 

應正本清源,特別是肥胖的人,更該改掉餐餐飽食的壞習慣,適當地給胃部留有空間,減輕胃部的壓力,保護胃部健康。

本文摘自大塊文化/二分養身八分養心,內容為大塊文化授權每日健康刊登,非經許可,禁止轉載。

大塊文化 / Via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8211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