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歪嘴斜是「顏面神經失調」還是「中風」?神經科醫師教你如何分辨!

| 日期:2018-08-27 | 責任編輯: 廖思涵 | 分類: 神經系統

(中樞型是指顏面神經核之上的皮質腦幹路徑或皮質臉部運動區受損所導致的局部神經功能障礙(只有影響下半臉部肌肉)。一般來說,周邊型通常只犯及影響到腦幹除外的顏面神經部位,嚴重度較低,預後良好。)

Quinn Martin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神經科 李建勳 主治醫師

 

一覺醒來臉歪嘴斜--是「中邪」還是「中風」?

還記得幾個月前新聞報導:一位年輕女立委在幾天感冒頭痛的症狀後,突然半邊顏面歪斜,口齒不清,神秘失蹤好幾週!讓外人驚奇猜測她發生了什麼事?

另一位課業繁忙的女大學生,在連續幾天熬夜準備考試後,某天清晨盥洗時,突然發現鏡中的自己臉歪嘴斜,漱口水含不住,嚇得花容失色!心裡直想:我是不是中邪了?

還有一位六十五歲的老婦人,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已五年,從不確實遵循生活飲食及藥物控制,也是一覺醒來左臉歪斜,合併昏眩、同一側肢體無力,被家屬趕緊送往急診救治。一路上意識仍清楚的她不停直問:我是不是中風了?

其實,前兩位年輕女性並不是中邪,也不是中風,她們只是「顏面神經麻痺」。不過後面這位老婦人,她可就真的是「腦中風」了。同樣都是臉歪嘴斜,嚴重度怎麼差這麼多?

臨床上顏面麻痺(歪斜)可簡單分為:

周邊型及中樞型。周邊型是指腦幹中顏面神經核或顏面神經受傷所造成的症狀(半邊額頭及同側半臉部肌肉運動皆有困難、無法闔眼);

中樞型是指顏面神經核之上的皮質腦幹路徑或皮質臉部運動區受損所導致的局部神經功能障礙(只有影響下半臉部肌肉)。一般來說,周邊型通常只犯及影響到腦幹除外的顏面神經部位,嚴重度較低,預後良好。

但是中樞型病變則犯及中樞神經部位,常合併其他神經功能障礙,較為嚴重,常留下後遺症。甚至於急性期併發生命徵象不穩,會有生命危險,故常需住院觀察治療。

通常造成周邊型顏面麻痺的病因有:貝爾氏麻痺(Bell palsy, 不明原因之神經發炎)、病毒性感染(單純泡疹或帶狀泡疹病毒)、外傷、糖尿病;較少見的有:細菌性腦膜炎、腮腺腫瘤、聽神經瘤、類肉瘤狀病變(Sarcoidosis)及去髓鞘性神經炎等。

像最常見的貝爾氏麻痺,好發於20-50歲的成人;症狀是急性發作,常合併耳後、頸部或後顱疼痛、聽覺敏感、舌頭味覺異常及淚液減少等。

短期低量類固醇藥物治療用以減緩神經發炎現象,以及某些抗病毒藥(如Acyclovir),都會有療效。再輔以局部顏面按摩、吹口哨或嚼口香糖等臉部運動,睡時保護眼睛及多休息,八至九成皆可完全恢復,時間約需3-4週,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恢復較不理想。臨床上可考慮安排瞬眼反射檢查幫忙確認受損部位;顏面神經電學檢查可瞭解受損程度及預後。

至於中樞型顏面麻痺常見的病因有:

腦血管疾病(腦中風)、多發性硬化症、腦瘤或發炎感染等。常見的腦中風即好發於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及抽煙等危險因子的老人家。通常是急性發作,合併昏眩、半邊臉麻、半邊肢體乏力或麻木等局部神經症狀。由於急性期(1週)病情不穩定,常需要住院治療觀察。病情穩定後常需持續全身復健活動,並針對危險因子長期控制追蹤。

有了正確的概念,才不會心慌意亂、病急亂投醫。有遇到上述病情,趕緊找神經科或有經驗的醫師幫忙診斷就對了。

 

封面圖片來源

Quinn Martin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搞錯了!皮蛇繞一圈不會死 但中風、心臟病風險大爆發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