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開車「致癌物」吸好吸滿?研究:「阻燃劑」恐使致癌率飆3倍

| 日期:2024-05-21 | 責任編輯: 潮健康 | 分類: 即時新聞

潮健康/外電編譯

平時代步用的汽車,竟也可能潛藏致癌風險?根據近期刊載於《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的研究指稱,2015年出廠的車輛,添加於車頂泡棉、座椅、儀表板電子設備中的「阻燃劑」,可能有致癌的可能性,且夏季時車內釋放的阻燃劑分子,是冬季的2-5倍之多。

防得了火卻防不了癌症? 研究:車內「阻燃劑」恐暗藏致癌風險

美國杜克大學與綠科學政策研究所(GSPI)共同發起這項研究。團隊召集101位擁有2015年後出廠車輛的受試者,其中汽油車、油電車與電動車的比例分別為50%、25%與25%。研究團隊在他們的車輛內放置採樣器,並開始為期7天的採樣,該採樣器可用於測量車內空氣中不同類型的汙染物。另外,每位受試者被要求從車輛內採集一小塊泡棉樣本。

初步採樣結果顯示,總計有17種阻燃劑成分被檢測,其中有機磷酸酯

(OPE)為最常監測到的阻燃劑類別,超過60%的採樣器監測到4種有機磷酸酯:三乙基磷酸酯(TEP)、三異丁基磷酸酯(TIBP)、三丁基磷酸酯(TNBP)與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IPP)。

夏天車內阻燃劑濃度較高? 電動車比燃油車更安全?

報告指出,車輛製造商、型號、年份與製造國家的不同,阻燃劑的濃度差異並不大。若以動力模式來看,電動車於冬季時的TCIPP濃度,比起汽油車低約6倍、於夏季時的TNBP濃度低約3倍;與油電車相比,電動車的2項數據更是分別低出8倍與14倍。

除了動力模式的差異外,阻燃劑濃度也會因季節轉換而有所不同。其中TCIPP冬季時的濃度約為

56

ng/g;夏季則增加約4倍,達到231

ng/g。TEP、TIBP

和TNBP也有類似的增加趨勢,夏季濃度分別高出1.6、4.9和5.3倍。這些經過2次採樣的車輛,在2個季節之間的平均室外溫度分別為攝氏7.4

度、攝氏21.9度。

研究團隊表示,上述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溫度對於阻燃劑自車內材料中釋放,有著顯著的相關性,尤其停放中車輛的室內溫度,可能會明顯高於室外溫度,在夏季更會加劇這種影響。過往有研究證實,夏季停放在陽光直射下的車輛,平均比外界溫度高出攝氏20度、內部最高溫更高達攝氏68.8度。

研究作者Heather

M.

Stapleton表示,在所有有機磷酸酯阻燃劑中,「TCIPP」是最為危險的一種,其過往被證實可能導致肝臟腺瘤、子宮肌腺瘤甚至肝癌、子宮頸腺癌的風險提升。令人擔憂的是,隨著其化學近親「TDCIPP」(三(2,3-二氯丙基)

磷酸酯)的逐步淘汰,TCIPP已廣泛用於紡織品、建築裝潢材料或傢俱之中。

傢俱、紡織品也添加阻燃劑? 《JAMA》證實:致癌風險飆3倍

除了TCIPP帶來的潛在威脅,阻燃劑中常見的另一種化合物:多溴二苯醚(PBDE)也被認為與致癌風險提升有關。《JAMA

Network》刊載研究表明,血清中PBDE濃度較高者,致癌風險是濃度較低者的300%。PBDE常用於汽車用塑料、電子產品外殼、電路板、傢俱、室內防火裝潢材料與紡織品中。

研究團隊指出,PBDE和其代謝物能夠結合於荷爾蒙受體,作為激動劑或拮抗劑,進而干擾荷爾蒙平衡,被認為與內分泌相關腫瘤(如甲狀腺癌)的發展和有關。另外,研究發現PBDE能夠破壞乳腺組織的基因完整性和先天免疫功能,可能與乳腺癌的發展有關。

動物研究則發現,PBDE的劑量與腫瘤大小呈正相關,表明其可能促進癌症的發展。PBDE也可能引起氧化壓力、DNA損傷和細胞周期的調控失調,這些都是癌症發展和進程中的關鍵因素。儘管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指出,將PBDE列為人類致癌物的證據仍不足,但該研究發現PBDE暴露與美國成年人癌症死亡率的關聯,為日後的研究奠定了新的方向。

如何避免吸入阻燃劑? 夏天開車前必做「4大措施」

至於開車時如何避免暴露於阻燃劑的威脅之中?Stapleton建議,首先應盡量將車輛停放於陰涼處,或使用遮陽設備以降低白天的車內溫度。再者,上車時應馬上打開車窗通風,並搭配空調進一步冷卻室內溫度。絕大部分的車可切換循環進氣的功能,上車後應切換至「外循環」模式,讓室內外空氣產生對流。

考量到台灣夏季高溫往往高於攝氏35度,且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自2020年底自用小客車登記數為675萬輛,約每4人就有1人擁車。因此,民眾應於夏季時多加注意車內溫度的高低,將車輛主動停放於陰涼處,上車前也應做好通風措施,以免暴露於罹癌風險之中。

資料來源:國情統計通報

行政院主計總處Exposure

to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nd

Risk

of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of

different

head-neck-jaw

postures

on

cervicocephalic

kinesthetic

senseFlame

Retardant

Exposure

in

Vehicles

Is

Influenced

by

Use

in

Seat

Foam

and

Temperatur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eep

posture,

waking

spin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sleep: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延伸閱讀:比汽油更毒? 研究:吸入柴油車廢氣 恐破壞大腦「連結能力」一上車空調開最強 26歲男竟「心肌梗塞」! 醫曝關鍵因子:肥胖、三高要注意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