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公布三種「致毒魚類」千萬別吃!當心引發呼吸衰竭,嚴重恐致死

| 日期:2018-08-22 | 責任編輯: 廖思涵 | 分類: 飲食迷思

(有一種高組織胺魚類,常見可致毒的魚類為鯖科魚類,包括鰹魚、鯖魚、鮐魚、金槍魚、鰆魚或馬鮫魚,及其他非鯖科青皮紅肉魚類,如鬼頭刀、秋刀魚、竹筴魚、沙丁魚、旗魚、鯷魚、鯡魚等;其他青皮白肉魚如鮭魚偶而也會造成中毒。)

Nguyen Xuan Vu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急診部 林增記 主治醫師

 

海產類的食物中毒

大家都知道食入不潔的食物,會造成急性腸胃炎,有細菌性的、病毒性的、黴菌性的、寄生蟲性的、化學性的等等。

而不當的食物,也會造成它的毒性,例如食入植物中毒或動物中毒。

而動物中毒中,海產類的食物,中毒偶而也會發生,其中以河魨中毒較常見,您到日本料理店,可吃到特殊處理的河魨魚肉。一般來說肌肉、皮膚等無毒可食用,卵巢和其他內臟具猛毒而不可食用,最好經有證照之廚師特殊處理後才可安心服食。

中毒時噁心、嘔吐、唇舌及肢端麻木感、漸進性麻痹、步行困難、無法發聲、高低血壓,嚴重者會產生呼吸衰竭、昏迷、心律不整、休克及死亡。死亡多在 24 小時內發生,致死原因以呼吸衰竭為主。

鯙鰻、金梭魚、鱸魚、刺尾鯛、歌魚、鯵魚、笛鯛、龍占魚等,不小心服食會造成熱帶魚毒素中毒。

毒素可存於熱帶魚之全身,而以內臟較多。中毒時會產生噁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頭痛、頭暈、唇舌及咽喉疼痛或麻木感、吞嚥困難、四肢麻木、冷熱感覺異常、視力模糊、步態不穩、關節疼痛、肌肉酸痛、肌肉無力、心搏變慢、心律不整、低血壓、皮膚癢、皮膚疹、憂鬱、焦慮及反射降低,但很少產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還有一種高組織胺魚類,常見可致毒的魚類為鯖科魚類,包括鰹魚、鯖魚、鮐魚、金槍魚、鰆魚或馬鮫魚,及其他非鯖科青皮紅肉魚類,如鬼頭刀、秋刀魚、竹筴魚、沙丁魚、旗魚、鯷魚、鯡魚等;其他青皮白肉魚如鮭魚偶而也會造成中毒。

這些魚含有豐富組織胺基酸的魚種,因魚肉保存不當,讓細菌在足夠的時間及適合溫度下作用,而產生大量組織胺,人體攝食腐壞魚肉,其組織胺含量超過 100 毫克時,就可能中毒,中毒時產生皮疹、噁心、嘔吐、心悸、冒汗、頭痛、頭暈,還有味覺異常、感覺異常、腹部痙攣,嚴重的會有支氣管痙攣和呼吸衰竭,甚至會出現致死的休克。

預防海產類的食物中毒,要注意海產食物之保存,避免腐化,並且不要服食自己捕捉且不認識之魚類,想吃河魨魚肉,最好經有證照之廚師特殊處理後才可安心食用。

 

封面圖片來源

Nguyen Xuan Vu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女性福音? 研究:多吃這種魚可延緩「卵巢老化」

          推薦的不容錯過!